易配在线

所属分类:资讯中心

国产纺纱机械渐成主流

发布时间:2006-12-08 浏览次数:380

“十五”期间,我国棉、麻、毛、丝的各种纺纱设备拥有量和产量都占据世界第一位,为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高档棉纺设备成为生产主流

棉纺工业是纺织工业中最大的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棉纺行业通过“十五”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在市场拓展和企业体制、机制转变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在棉纺工业良好的发展情况下,我国棉纺机械在“十五”期间自主开发了不同档次和品种系列的设备,产品的产量、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中、高档棉纺机械成为主流,设备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性价比优势明显。“十五”期间,纺纱能力平均每年增长几百万锭,其中先进设备占50%以上。

清梳联成套设备

清梳联成套设备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和吸收,其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纺纱工艺从单一的纺棉流程发展成满足用户不同原料、品种和产量要求的几十种不同配置的流程模式;从单机组合发展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设备。目前,国内已形成清梳联合机250套/年的生产能力,并已开始采用数字化资源管理和监控技术,实现了清梳联生产产品质量、运行、管理的**和控制。与清梳联等配套的滤尘机组还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国产清梳联成套设备已成为中国品牌产品,其性价比优越,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2005年底,我国棉纺企业采用清梳联技术的生产设备占设备总量的32%,国产品牌清梳联成套设备拥有量约65%。

精梳机组

目前,国内精梳机制造企业有十多家,机器速度大致为三个档次: 120~ 180钳次/分; 200~300钳次/分; 280~360钳次/分。现在国产精梳机组的大概情况为:“预并→条并卷→精梳”的精梳工艺取代“预并→条卷→精梳”工艺成为主流;钳板采用铝合金材料、整体锡林、自动换筒、集体吸落棉型式、分两节整装装箱等;中高档精梳成套设备中精梳机速度为280~350钳次/分,并可实现一台并卷机供5~7台精梳机的成套配置。

自动络筒机

1993年~1998年,自动络筒机共生产销售130台,到2005年国产自动络筒机在国内应用已超过1600多台。引进技术合作生产后,我国自主开发的机电气仪一体的自动络筒机技术已趋成熟,自动络筒机已成为中国的品牌产品。国产自动络筒机的卷绕速度实开1100~1500米/分,无接头纱质量与进口同类设备相当,但自动络筒机的发展与我国棉纺无接头纱发展的总量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悬锭粗纱机

悬锭粗纱机在不断地改进、提高和技术创新中得到了极大发展,并在棉纺设备中率先应用计算器控制、变频和伺服电机等先进的电子技术,以及自行开发的纺纱过程软件,替代了主机繁琐的传动机构,最高实开转速(锭翼)达到1400~1500转/分。悬锭粗纱机在技术上先进成熟,促使近两年的销量一直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近几年,主要悬锭粗纱机生产企业都具有年产800台以上的生产能力,销售量超过2500台/年,其中机电一体、多电机传动的悬锭粗纱机上升到总销量的30%。

并条机

并条机已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中国品牌的各类并条机产品技术逐步实现与国际同步发展。国产各类并条机以双眼为主,实开300~600米/分;独资企业生产的各类并条机以单眼为主,实开300~700米/分。高速和自调匀整式的并条机凭借其高效和质量的优势,在棉纺企业中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

细纱设备

目前,我国环锭细纱机的锭速最高实开20000转/分,带自动落纱的细纱长机技术己经成熟,并开始在国内纺织企业应用。集聚式的细纱机技术已有所突破,产品有集聚纺细纱整机和专供环锭细纱机改造两种型式。至2005年底,国内拥有集聚纺纱70多万锭;国产转杯纺纱机最高实开80000~90000转/分,全自动转杯纺纱机正在研制开发中。

毛纺机械在适纺性上创新

目前,我国虽已形成从原料到纺纱的成套生产设备,但设备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不一,处于国际20世纪60~80年代末的水平。随着市场对高质、高档、轻薄化毛纺织物需求的增加,“十五”期间,毛纺企业在引进国外毛纺设备的同时,也开始选用与引进设备配套的国产毛纺设备和部分自主开发的毛纺设备,如四联式粗梳毛纺梳理机、卧式针圈气泡式粗纱机、悬锭毛纺粗纱机、绒分梳机、适合特种动物纤维纺系列针梳机、 适纺高支精梳羊毛繁荣精梳毛纺四罗拉细纱机等等。这些设备的技术达到国际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的水平。

新型麻纺装备填补国内空白

“十五”期间,我国开发成功亚麻纺、黄麻纺和剑麻纺新型成套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新设备技术水平高,性能优越,价格远低于进口同类设备,现己供应国内麻纺企业,并出口到法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家。

自动缫丝机技术达到国际水平

我国制丝机械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自动缫丝机、清糙机、精密络筒机、倍捻机等产品。自动缫丝机是体现制丝机械发展水平的设备。2004年,以周期无级可调、缩短传动路线和车头自动化更高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自动缫丝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国自动缫丝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代表了世界先进水平。

“十五”期间,我国纺机企业借鉴国际新型绢纺制绵装备的技术特点,自主设计、研制成功了具备新工艺流程的绢纺装备。我国绢纺机械生产企业依靠科技进步、产品开发与绢纺工艺实践紧密结合,开发出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配套完善的绢纺新工艺成套设备,使绢纺产品在规格、质量、价位、品位达到领先水平。

“十一五”期间,纺纱机械的发展方向是在重点发展现代棉纺机械的同时发展毛纺机械、麻纺机械和制丝机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提升现有纺纱机械的整体水平。到2010年,在为国内纺织企业提供的主要技术装备中,力争使达到世界同期先进水平的产品占30~50%以上,源于自主开发的产品占50%以上,棉纺、麻纺、制丝机械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5%以上, 扩大纺织机械出口,创中国名牌。

棉纺机械要应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棉纺设备,自主开发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结合,形成具有高科技含量和中国特色的现代棉纺成套设备。具体发展方向和目标是:应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设备,实现连续化生产,成套设备万锭用工70人;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棉纺成套设备;应用数字、网络和信息电子技术,实现棉纺生产的自动化和连续化;提高速度,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适应智能化的现代棉纺生产和管理,成套设备万锭用工30人左右,主要设备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纺制纱线质量达到Uster公报的15%左右水平。

毛纺机械发展要结合现有技术基础和国情,拓宽适纺品种,提高产品机电一体化、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加强可靠性和环保性。

麻纺机械发展重点是研发亚麻长麻栉成联合机关键设备、亚麻短纺新工艺技术设备、苎麻牵切纺纱工艺技术设备。

制丝机械要适应缫丝工业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管理网络化发展的需要,缫丝生产实现人均产丝量2000公斤以上;发展能适应双宫丝、柞蚕丝、复合丝等不同品种丝加工的自动缫丝机。

绢纺机械主要是绢纺梳纺新工艺技术装备的应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自动化程度和原料利用率,生产效率提高30%;扩大可纺支数和提高条干质量,能纺制高质量的高支纱。


首页|关于网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