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配在线

所属分类:资讯中心

我国电脑绣花机行业演变与企业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09-09-29 浏览次数:407

1、引言

对于一个行业而言,其发展存在着固有的自然演变过程。而对于该行业的企业来说,如何识别所处行业演变趋势,如何及时准确地做出适应行业演变方向的路径选择,这才是每个企业保持基业常青的关键所在。结合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电脑绣花机行业演变及特征进行阐述,对目前行业演变过程中所处阶段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企业的路径选择进行探讨。

2、我国电脑绣花机行业演变及特征

每一个行业从其形成开始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都会沿着生命周期曲线进行行业演变。

我国电脑绣花机行业自1988年形成以来,特别是在1998~2006年期间,发展迅速。按照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可将我国电脑绣花机行业演变过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即导入时期、快速成长时期和阶段性调整转型时期。

2. 1、导入时期

1988年,中国轻工部北京一轻所和青岛缝纫机厂共同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脑绣花机,宣告我国电脑绣花机行业的诞生。期间,受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电脑绣花机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电脑绣花机生产企业从1989年的不足10家发展到数十家,年产量从不到100台增加到数千台。但是,由于我国绣花机行业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行业发展规模相对较小,核心技术几乎被国外的日本田岛、德国ZSK等生产企业垄断,所以整体而言该时期我国绣花机行业尚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导入期。

该阶段主要呈现出的市场特征:

(1)生产厂家数量较少,只有青岛缝纫机厂、上海协昌缝纫机厂等少数几家,行业产量规模较低。

(2)电脑绣花机产品国产化率较低,且产品价格较高。

(3)技术集中度高,关键技术被国外生产企业所垄断。

(4)产品单一,几乎全部生产平绣机。

(5)在技术生产要素缺失的情况下,企业大多采取跟随模仿战略进行生产。

2. 2、快速成长时期

1998年之后,受产业链下游纺织服装产业需求的拉动,以及随着技术、人才等关键生产要素的扩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脑绣花机行业的准入门槛,我国电脑绣花机行业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需求旺盛,行业不断成长。

这个时期行业呈现出如下市场特征:

(1)技术集中度开始离散。一方面,北京兴大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出了绣花机电控系统,并掌握了成熟的电控技术,打破了国外在绣花机电控系统方面的技术垄断,为提高电脑绣花机国产化率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上海市政府决定进行产业转移,从工业中心向金融、商贸、信息中心转移,削弱了对轻纺企业的支持力度,所以,像涉足电脑绣花机行业较早且积累了丰富技术经验的上海协昌缝纫机厂在上海的发展空间变小,逐渐向周边的浙江、江苏等省份转移,同时大量优秀的技术人才开始外流。

(2)生产企业数量和产量规模增长快速。根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对行业97家主要整机生产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行业绣花机年产量达到了53 804台,企业超过了500家,其中诸暨地区注册的生产厂家有170家之多,尚未注册的也超过了200家。

(3)产品呈现多元化。金片绣、盘带绣、毛巾绣、高速机以及多绣功能合一的混合绣等系列特种机大量涌现。

(4)诸暨地区产业集群形成。与诸暨比邻的绍兴、萧山等地自古以来是轻工业纺织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具备形成产业集群的独特的地理优势。受当地生产的纺织服装的面料、成衣产品、产品商标等加工产业的刺激以及周边的绍兴、萧山等地的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直接促进,加上上海等地的技术、人才等关键生产要素的流入,促使诸暨地区在短时间内形成了电脑绣花机产业集群。

(5)产品同质化程度非常高。由于我国绣花机行业起步较晚,科研基础相对薄弱,且一直以来企业都采取急功近利的跟随模仿战略,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上投入很少,产品同质化程度非常高。

(6)部分生产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的自主研发。

2. 3 阶段性调整转型时期

2007年之后,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经历了近20年的繁荣后,我国电脑绣花机行业开始步入阶段性调整时期。

这个时期行业呈现出如下市场特征:

(1)行业产量规模和厂家数量明显缩减。根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对行业97家主要整机生产企业的统计,2008年行业绣花机年产量仅为18 409台,同比下降了57.71%。此外,目前整个行业处于生产或者是半停产的生产企业数量不到200家,仅在诸暨地区,就有50%~60%的生产企业停产或关闭。

(2)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上投入更少,以致行业内的电脑绣花机产品缺乏自身的创意和亮点,产品同质化程度非常高。

(3)市场无序竞争严重。目前行业绣花机生产能力出现过剩的情况下,产品同质化直接造成了市场恶性的无序竞争。为了维持和提高自身的市场份额,企业采取分期付款、低于成本等手段竞相降价销售,以致生产企业的利润持续下降,行业竞争环境恶化。

(4)大型缝纫机企业潜入。为延伸产业链的需要以及看好我国电脑绣花机行业的发展前景,飞跃、宝石、中捷等大型缝纫机企业逆势进入电脑绣花机行业。

3、我国电脑绣花机行业阶段性调整的原因分析

在2007年这个时间段上,我国电脑绣花机行业发展出现了转折,无论是在行业产量规模上,还是在行业厂家数量上,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缩减。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3. 1、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性金融危机;二是从紧的宏观政策;三是产业链下游纺织服装行业深度调整。

首先,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性的金融危机,致使欧美电脑绣花机市场受到重创。同时,金融危机导致美元贬值,使我国电脑绣花机生产企业增加了汇率损益这一部分的成本负担,从而使我国电脑绣花机行业出口积极性受挫。此外,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也大幅压制了消费者对电脑绣花机产品的购买欲望。

其次,政府为抑制国民经济过热问题,采取了持续从紧的宏观政策。2007年,央行连续6次上调银行基准利率。从紧的宏观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缩减了企业扩张的关键生产要素——资本,遏制了我国电脑绣花机行业的产能规模,在防止行业发展过热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增加了行业内生产企业财务成本负担,使生产企业利润进一步缩水,致使行业内正处于扩张阶段的相当一部分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或迫于极大的经营压力和风险,而选择破产倒闭、停产或半停产,甚至选择退出电脑绣花机行业,以致我国电脑绣花机行业在阶段性调整转型时期行业厂家数量规模大幅度减少。

最后,从市场层面上看,电脑绣花机行业的发展主要受产业链下游纺织服装行业市场需求所驱动。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产业链下游纺织服装行业受到重挫,并开始进行行业的深度调整,产量及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幅大幅下降,致使我国电脑绣花机行业市场需求锐减。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产量增幅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出口额增幅同比下降11.5个百分点,初步估计,国内电脑绣花机需求同比缩减40%左右。

3. 2、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二是产品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低;三是行业技术储备不足。

首先,前两个发展时期我国电脑绣花机行业规模扩张过快,且无序、盲目,生产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到目前行业的生产能力出现严重过剩。行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直接导致了行业内企业竞相压价的“低成本”、低水平重复的恶性竞争,行业竞争环境恶化,严重危及部分企业的生存。

其次,我国绣花机行业起步较晚,在产品技术和科研方面行业基础相对薄弱,且一直以来企业都采取急功近利的跟随模仿战略,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上投入很少,以致行业内的电脑绣花机产品缺乏自身的创意和亮点,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同时,行业内偷工减料式的“低成本”竞争日趋加剧,造成了部分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低劣,从而降低了竞争能力,导致了行业结构性失衡矛盾凸显,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占据了行业绝大部分产能,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不足总量的10%。

最后,长期以来,行业内企业习惯于规模上盲目求大,过度扩张,只追求眼前利润,缺乏长远发展考虑,忽视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以致行业的技术储备不

首页|关于网站|联系我们